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来自第二十七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观察 每日热议
2023-01-09 10:47:09来源:

新华财经北京1月8日电(记者闫鹏、马悦然、于青)7日,在以“资本市场成长与高科技企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七届(2023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特别是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明显提升,应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近年来,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再到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并运行,有力的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上资本市场的舞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力量,不仅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还要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


【资料图】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智河表示,十年间,我国资本市场加快改革步伐,取得重大实践成果,也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具体表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市场结构性功能大幅改善;资本市场以赋能科技创新为目标,市场制度型开放向纵深推进;科创板的“硬科技”产业加速集聚,创业板的“三创四新”欣欣向荣。

张智河表示,当然围绕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也面临许多问题仍待解决。比如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建设,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覆盖全周期的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如何进一步优化市场风险定价和利益共享功能,有效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等还需要各方深入研究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金融和资本的未来一定是在于脱媒和技术进步。我国金融脱媒是来自于市场经济的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收入水平,来自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们需要越来越多金融服务,其中财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可能是脱媒非常深厚的力量。

“脱媒不能解决中国资本成长的问题,必须要有科技进步,否则没有资产的成长性和金融创新的耦合关系。”吴晓求表示,脱媒是金融变革的逻辑起点,从历史上看,金融发展和科技进步、产业革命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业态的多样化,还是功能的升级,都与产业革命息息相关。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格局深刻重塑,我国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创新发展成为潮流,科研成果不断涌现,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新动能茁壮成长。

宁吉喆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企业,能够走在四链深度融合的前列。

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认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稳预期、提信心的根本之策、长久之策,资本市场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立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创建到首案落地,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制的特色。

他表示,推动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证监会将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做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认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宏观政策的配置也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宏观政策配置,熨平宏观经济的波动,为发展创造稳定、安全、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红天讲席教授高西庆认为,资本市场的初心在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对于市场化,监管者要了解市场的原理、尊重市场的规律、敬畏市场的力量,监管者的耐心和宽容度,对于市场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在法治化中,各个市场主体机会平等,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社保、转移支付,通过二次、三次分配来解决结果不平等问题;国际化即通过学习与开放,形成法治文化、信用文化,形成“鲶鱼效应”。

此外,在本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学界的资本市场资深教授以及青年学者围绕“科技进步、产业迭代与资本市场发展”也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标签: 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高科技企业 金融服务 中国证监会 资本市场 科技创新

下一篇:
上一篇: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